如何构建教师发展内生力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发布时间:2019-03-01动态浏览次数:199

   一、解析教师内生力

   1教师内生力的价值

   内生力用在教师发展上是指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是一种脱离外部行政命令驱使,自主的、自发的丰富自我、完善自我以实现教师生命蜕变的能力。内生力有三个重要特点:其一,突显教师个体意义。教师内生力不是外部环境强加给教师的压力,而是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具有自愿、自觉性。其二,强调教师生命的自我实现。教师教育的生命性更多地来自内在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不断地发掘自我生活中有利于专业成长的内容,通过学习和反思不断丰富、不断充实来完善自我生命。其三,教师内生力是对现行教育机制的辅助和补充,并不是教师发展的全部动力,更不是教师发展的唯一动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补充动力,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具有辅助功能。

  (1自组织内核”——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自觉

   依附于传统科层制上的教师发展是由一种权威控制的教师发展方式,具有普遍性和定向性特征,而忽视了教师的教育自觉。而教师内生力是一种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一种驱使着教师主动发展、主动完善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教师专注于职业,在教学工作中根据自我发展水平主动投入精力,充分发挥潜能以展示自己,所体现的是一种自组织特性。以自组织为内核的教师发展,给予教师自我调控、自我成长的可能,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教育主人应有的特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内生力驱使的教师将会从外部寻求解决办法,而教学中遇到的每个具体困境都具有特殊性和时效性,不可能都去求助于外部环境和成员。具有内生力的教师不会屈从于教学困境,会主动地将其当作成长中的进步阶梯,在教学中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2去行政化”——淡化教师教育的功利化目的

   内生力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教师脱离了外部环境的驱使和压力,不以外部功利化价值为旨归,更加专注于内在发展。教师发展的现状是功利性的,他们唯行政机关的命令是听,将学校的升学指标、家长的“唯成绩论”作为唯一教学准则,将学生的成绩当作自己教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百般夸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嫌弃指责,以世俗眼光来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而忽视了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有育人功能。以内生力驱动的教师发展,不会将外部环境的压力当作发展的动力,而是以自我发展的需要为准。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外界要求的教师是什么样的,而是“我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内生力驱使下的教师发展是对教师的尊重,更是对教育生命的尊重。

  (3眷注内生”——凸显教师专业的本质

   现代教育研究中有太多学者喜欢把社会学上的专业性运用到教师发展中。他们根据“医学、法律等较成熟的专业特征,总结出各种专业特征清单,其中,一套专业知识和一个服务的理想是一个专业所需具备的核心特质”。在其实践过程中更是用医学、金融学、法学的模式构建专业发展的教师,而忽视了教师的本质——生命。教师不是靠一套层次分明的体系就能得到发展的。他需要接触生命、了解生命、体悟生命。这些所需要的不是技巧和手段,而是内在生命的感悟。就像帕尔默在其《教学勇气》中所讲的那样:“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所以教师内生力的构建有助于教师通过对自我职业的关注、自我生存生活的关爱、生命价值的关心来关怀教育中的生命。

   2教师内生力的要素分析

   教师内生力的实现,需要教师将外部获得的各种实践性知识,通过学习整合处理成各类资源;再通过内部反思生成智慧,运用于实践中;而在整个内部自我发展中,道德力是所有行为的导向。所以,内生力由学习力、思辨力、道德力等三种力量构成,教师在这三股力量的支撑下,不断地发现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1)学习力:教师内生力的知识基础

   学习力是蕴藏于人脑中的潜能,是能得以开发的终身学习之力。教师不具备内生力的重要原因在于学习力不足。具体表现为:现今的大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自我发展水平和提高自身工作水平的能力不足,他们把全部的心思放在学生的学习上,而忽视了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对能促进自己发展的培训、听课评课习惯于应付了事。在他们看来,教师只有教的责任而没有学的义务。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再次把“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放在教育的显著位置。教师作为教育中的突出生命个体,更应该加强自己的学习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只有学得多,才能教得广,在博学的基础上进行内生力构建,才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明智之举。

  (2)思辨力:教师内生力的智慧支撑

   思辨力是对自己所获得经验的批判性认识,进而得到创新式发展,是一种内在自省的过程。现实困境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博学,解决不了纷繁复杂的现实困境。“思”是“学”的智慧生成和精神飞跃,根据不同现实困境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智慧自觉。博学深思才是生命突破的重点,才会有创新发展,教育才会有生命智慧。除了“博学而思”,思辨力也体现了教师发展由“外控式”发展向“内部自觉”的转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一直在寻求一种固定、万能的教学范式,希望将复杂的教学困境转化为简单的普适性教学问题。但实践证明,思维定式只会将教育变得僵化、死气沉沉。思辨力的养成才会使教师摆脱日常教学中传统的、追求唯一范式的收敛式思维,向多元的、开放的、复杂的、创造性的发散性思维转化,从单一思维向多样化思维转化。

  (3)道德力:教师的行动导向

   道德是评价教师素养的核心。“应试教育”这一痼疾使得教师发展日益功利化。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和课堂的秩序,而忽视了少年儿童生命的质量和活泼、好动的天性,从而在压抑学生和压抑自身过程中得到外在利益最大化。对教师而言,这既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同时也追求外在社会的认同。这看似合理,实际上是忽视了教师的内在道德。所以,教师亟须改变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以道德力作为教学的行动导向,从功利化朝着道德化方向发展。

   二、教师内生力的提升策略

   1扬升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力的培养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根本动力。在教师发展上,一般以师范生培训、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作为教师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使教师在培训中得以发展。但实践证明,同质化的培训模式,既不能体悟到每个教师教学中的现实困境,也不能引发教师自我学习的意识。所以,扬升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才是教师学习力培养的重点。外部的条件不论如何充分,如果教师本身自主发展的动机不足,再好的环境、条件也起不了作用。教师绝不是一个教书工具,更是有思想、有文化、有使命感的生命。作为这样一种生命的存在,教师的发展,更多地来自教师内在的生命自觉,是一种我想要学习、我愿意学习、学习使我进步的意识思想;在行动上表现为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建构学习,从而建构自我生命。

   2重视生命的体验与感悟

   教师内生力构建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把教师作为生命来看待。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一场生命实践和感悟,每个教师的生命经历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每一场教学也不是教科书中呈现的那种固定模版,而是不一样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每个教师由于生活经验、学习经历、内在自我要求不同,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从而在教学中展现教学实践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证明,过多的体制化磨课”“做课”“样板课,只会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同样的模板,仿照的次数太多,便不再会引起兴趣和共鸣。只有生活中真切的体验和感悟,才是最具有教学意义并会引起学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培训上,要采取适当的培训手段,增强教师的学习动机,培训内容要与教学实践相一致,以引起教师共鸣,增强教师学习力的构建。

   3培养教师敬业之心

   教师内生力的构建离不开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态度。要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必然离不开教师自主自愿的原则,这就是敬业之心。就像马斯洛所阐释的:所有的自我实现者都会有一项除了自我以外的事业,并且会完全地、活跃地、忘我地投入这项事业中。所以,敬业就是教师尊重自我、忠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并不断地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用正确的价值观评估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创造性地生成新想法并且努力付诸教学实践。敬业是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的心理,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负责。所以,构建教师内生力在实践上就是用学习来充实教育,用思辨来巩固教育,用德行来关注教育的态度。

   4营造自我发展的学校氛围

   如何保持教师特有的个性,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学习力的培养,领导者要根据教师的专业要求和自我发展要求,定期推荐一些书目,帮助教师培养持续性阅读的爱好。此外,教师与教师的学习交流会,是教师获得教学知识和实践知识的重要途径。经常性地带领教师进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访谈、学术交流是教师理论与实践双重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师思辨力的培养上,学校领导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定期的课后总结汇报,公开课实行互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都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经常性地参与评课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多样性的教学形式,以防止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思维定式。学校领导者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方面,高尚的道德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所以,学校领导者必须创造一个衍生道德的氛围,提倡教师道德情操的重要性,将教师的德性发展放在专业发展的重要地位,给予教师发展德性的机会和可能,营造教师自我发展真、善、美的良好氛围。

   所以,培养教师内生力,就是培养教师自己想要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全面发展,即知识、思维、德性全面提高的过程。(来源于《教育探索》)